• 中文

    /
  • ENG

    /
  • PYC

    /

Resource&Service |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Country/Region
Industry field
Service type
Search
新能源及节能发电建模
技术简介: 1. 构建了风电机组的动态仿真推荐模型,研究了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2. 研究了风电机组参数的在线辨识技术体系;3. 基于国内主流风电机组,提出了参数实测技术及模型验证方案,计算了仿真与实测偏差指标;(1)多随机激励下,风电机组参数辨识的解耦性风电机组各组成模块的时间常数相差很大,其动态特性具有较大的带宽,经典辨识方法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辨识结果。因此将输出轨线进行多尺度分解,解耦辨识与风电机组快动态/慢动态对应的参数,是风电机组在线参数辨识的关键。(2) 风电机组参数辨识方法的鲁棒性准确的风电机组模型参数是研究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微电网运行调控机制的关键。凭单次扰动下的辨识结果往往难以保证辨识结果的鲁棒性,本研究提出的在线辨识方法,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可多次辨识并相互比较;当系统受到大扰动激励(1)多随机激励下,风电机组模型参数的可辨识性分析; (2)多随机激励下,风电机组模型参数辨识的难易度分析; (3)基于小扰动激励下的响应数据,建立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方法; (4)参数辨识结果的校核和修正本项目通过先理论分析、后技术开发及现场验证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项目研究成果主要用于确定风电机组模型参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分析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风电机组设备制造商也可能应用模型参数实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其产品的模型参数及并网适应性。通过对酒泉风电基地部分风电场和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等值建模,等值模型能够较准确拟合故障期间风电场及光伏电站的动态特性。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新能源及节能电力系统综合规划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技术简介: 项目攻克了新能源及节能不确定性建模与预测技术落后、综合规划理论不完善、应用技术与标准规划缺乏的关键问题,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1)建立基于通用停运表的新能源及节能出力多状态概率模型,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不同额定容量新能源及节能机组的统一建模,提出了新能源及节能出力不确定性的区间误差滚动修正方法,实现了基于误差分析的校正,均方根预测误差降低了5%,超额完成了国家对新能源及节能出力预测的精度要求,解决了不确定性新能源及节能解析建模和精确功率预测的难题;2)发明基于状态削减马尔科夫和非线性鲁棒优化的新能源及节能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技术,突破了新能源及节能不确定出力下的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优化规划难题;研发基于马尔可夫可靠性评估的输电系统规划软件,已实际应用于西北750kV电网,创造了显著的社会价值;3)提出风光火储协调运行的大规模新能源及节能接纳能力评估方法,研发了集成接纳能力评估、可靠性评估与优化规划三大功能的新能源及节能电力系统综合规划智能决策平台,在海南电网公司和南网科研院得到应用,实现了海南电网新增130万千瓦新能源及节能发电的全额消纳;4)提出计及虚拟电源、需求响应和储能装置等微网运行的分层次协调规划方法,突破了传统综合规划方法无法应对微网灵活多变运行方式的技术瓶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行业话语权,牵头制定了国际上第一部微网规划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该项目成果推广到2家科研院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南网科研院)、10余家电力公司(海南电网、西北电网、国网山西电力公司等)、500多家风电场(河北龙源石人、大唐乌登山等风电场等),解决了新能源及节能电力系统综合规划在考虑新能源及节能不确定性下的解析建模和精确功率预测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海南电网新增130万千瓦新能源及节能发电的全额消纳并制定国际标准,填补国际空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发表论文118篇(SCI论文58篇,1篇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6项、制订国际标准1部(第1完成人,IEC/TC8工作组组长)。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新能源及节能电动无轨重载运输车
技术简介: 1.焊接框架式车身,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分析车身的受力,在保证车身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车体自重,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焊接变形量。2.采用安全电压蓄电池组+直流无极调速系统+低压直流电机的组合技术;实现了低速平稳启动,高速稳定运行,低速平稳停止。3.采用低耗能、高效率液压系统,以及高效、稳定的连杆式差速系统,可以是该车转弯半径做到4.5m之内,使该车能在更加狭小的空间内运行。4.采用无线遥控装置配合PLC来控制车辆。遥控器智能手机大小,携带和操作便捷,灵活。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新能源及节能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技术简介: 采用一体化防水设计,户内外安装,操作简便。充电管理实现对电动车充电智能管理、实时检测,可实时提供充电器的运行参数和自诊断恢复功能;采用谐振软开关技术,转换效率高;输出短路完全保护功能,可以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动汽车充电。(1)采用一体化防水设计,户内外安装,界面直观,操作简变。充电管理实现对电动车充电智能管理、计费和相应的电池容量状态实时检测,可实时提供充电器的运行参数和自诊断恢复功能; (2)输入功率因数高,电磁兼容性能好;交流输入采用三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输入功率因数高达0.99,输入电流畸变率小于5%; (3)采用谐振软开关技术,转换效率高,整机的峰值效率高达96%以上;输出短路完全保护功能,输出直流电压及电流调节范围宽,可以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动汽车充电。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新能源及节能安全“四位一体”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技术简介: 该项目主要开展大规模新能源及节能接入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的研究和新能源及节能安全调控技术研究,研发了"机—场—群—网”分层优化的新能源及节能智能联动控制技术,提升新能源及节能的网源协调控制能力;建立了新能源及节能安全运行综合评价体系,提出新能源及节能涉网指标在线跟踪的量化评价方法,实现新能源及节能性能指标的全覆盖监测分析;提出了新能源及节能并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评估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了新能源及节能场站"四位一体”闭环管控技术,构建了新能源及节能安全"四位一体”调控技术支撑平台,全面提升电网和新能源及节能安全运行水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意见为:新能源及节能安全"四位一体”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其中"机—场—群—网”分层优化的新能源及节能智能联动控制、贯穿新能源及节能并网全过程的性能指标跟踪监测与评价、融合多元时空信息的新能源及节能电能质量分析等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技术创新点:  1.提出了新能源及节能多无功源协调优化配置、新能源及节能和电网安全量化评价模型和指标、在线安全监测和预警、异常及故障处置"四位一体”技术构架,为贯穿新能源及节能设计审查、并网管理、发电运行和异常及故障处置的全过程监测、预警、评价奠定了基础。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新能源及节能LNG智能检测仪产业化
技术简介: 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解决在低温环境下的信息采集,传送、液位检测等。本课题拟采用理论研究和源码分析为先导、中间过程强调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并重及互补、收尾阶段回归理论总结并辅以实验测评手段的总体上综合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案。具体而言: ①首先展开广泛、细致、深入的课题调研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并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及前沿的文献资料,总结智能仪器的基本功能目标和要求,结合总线接口、无线接口和网络接口分析,提取智能仪器相关系的资料;为研究多功能接口适配器和驱动软件,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口适配器。 ②解决了信息通道之后研究自动化查找和自动识别算法、建立规范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建立中间件做好转换工作,提供统一的操作平台和操作界面。 ③建立仿真方案和验证方案。开发测试用例和测试程序,达到智能仪器的自动化查找和自动识别的目标。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现代节能城市化环境保护居民免受放射性氡气影响
技术简介: 在该研究框架下,建议测量不同气候区建造的节能建筑住宅中氡的体积放射性活度。该研究将可以合理评估,因住房建设中使用确保建筑能源效率技术而导致的居民氡辐射水平增多问题。
俄罗斯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先进交流电源
技术简介: 先进交流电源技术是针对航空等领域所做的技术研发成果。电源输入端为低压直流电,输出三相及单相正弦波电压源,电源功率从200W~50KW。电源采用了模拟与数字双重保护技术,具有过流、过压、短路、过热等保护功能,电路拓扑、磁性元件设计等应用了国际前沿工程技术,具有高可靠性与高效率,能够替代国内的同类电源。性能指标:1.输入直流电压12V~48V;2.输出50Hz~400Hz115V(230V)三相及单相交流电源;3.输出功率200W~50KW;4.整机效率大于90%。特点:电路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适用范围:适用于航空电源及其他工业领域。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稀土新型石油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该成果对冕宁高岭土代替传统苏州高岭土制备FCC催化剂的工艺进行原料匹配性研究及放大试验研究;稀土铈元素部分或全部取代稀土镧后,进行改性工艺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联与调整研究。该成果大幅度降低稀土生产成本;稀土冶炼产生的废酸可直接用于催化剂的酸洗涤工序,稀土冶炼产业与稀土FCC催化剂产业有很好的互补性与可融入性。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无焙烧直接加压酸浸短流程、清洁提钒技术及装备
技术简介: 钒是重要的战略金属,广泛应用于特种钢、新能源及节能及化工等领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目前我国钒工业主要以转炉钒渣为原料,采用焙烧(钠盐焙烧、钙盐焙烧等)-水浸-沉钒的工艺流程,存在钒回收率偏低、能耗较高,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及固体废弃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东北大学特殊冶金与过程工程研究所张廷安教授提出"无焙烧直接加压酸浸提钒”新技术,即直接采用钛白废酸(硫酸)浸出钒渣中的多种元素,再通过萃取等手段实现多组分高效利用。新技术取消了提钒过程的焙烧工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原料消耗及三废排放量,每吨五氧化二钒生产成本降低1万元以上并可消纳钛白废酸80吨。技术核心成果形成国家发明专利10项,2016年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明一等奖等2项国内外科技奖励。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WeChat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