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ervice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
|
![]() |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
“青花 8 号”出口型大花生品种 | ![]() |
|
技术简介: 该品种属中间型大花生。荚果普通形,网纹较浅,果腰明显,果形较好,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籽仁形较好,连续开花。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30.8天左右,种子发芽势强,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苗势强,长势旺,中后期生长稳健,不早衰;植株主茎高43.0cm左右,侧枝长46.0cm左右,总分枝10条左右;单株结果15个以上,单株生产力24.1g,百果重2238.3g,百仁重98.0g,公斤果数535个,出米率72.7%;抗旱性较强,抗倒伏性中等,适应性广,抗锈病和叶斑病,叶片功能时间较长。2014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4.97%,脂肪50.63%,油酸49.60%,亚油酸31.20%,O/L值1.59。2013-2014年山东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412.7kg、籽仁300.4kg,分别比对照花育25号增产5.8%和5.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8.9 kg、籽仁268.4 kg,分别比对照花育25号增产7.6%和7.2%,居第一位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宇花 18 号”高产耐盐碱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 | ![]() |
|
技术简介: 宇花18号是青岛农业大学自主育成的高产耐盐碱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可
在含盐量0.35-0.5%的盐碱地推广种植,并且不影响产量。籽仁含油率56.7 %,油酸含量82.4%,可作为加工油用专用品种。2022年入选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青农 206”鲜食玉米新品种 | ![]() |
|
技术简介: 青农206为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 鲁农审2015018号。青农206,来源于一代杂交种,组合LN469/LN569。母本LN469是LN78/LN-478-6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父本LN569是LN665/北京甜玉米//LN665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浅绿色,花药绿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4天,株高254厘米,穗位95厘米,倒伏率0.9%、倒折率0.4%。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20.8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6厘米,穗粒数530粒,商品果穗率87.6%,白轴,花粒、甜糯类型,果皮中厚。201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14年鲜穗籽粒(适宜采收期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含量14.0%,粗脂肪4.8%,赖氨酸0.32%,淀粉58.7%,可溶性固形物(湿基)12.1%。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青农 12 号”玉米新品种 | ![]() |
|
技术简介: 青农12号为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早熟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 20180002。并于2018年底转让给山东连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青农12号是以166 为母本, Q963 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一代玉米杂交种。母本 166 是国外杂交种自交选系,父本 Q963 是 H21 与 4CV 杂交,再用4CV 回交选系。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 104 天,比郑单 958早熟 4天,全株叶片 18 片,幼苗叶鞘淡紫色,花丝浅红色, 花药黄色,雄穗分枝 3~5 个。区域试验结果:株高269.4 厘米,穗位 100.1 厘米,倒伏率 1.3%、倒折率 0.8%。果穗 筒形,穗长 18.5 厘米,穗粗 4.6 厘米,秃顶 1.1 厘米,穗行 数平均 16.0 行,穗粒数 566 粒,红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 89.8%,千粒重 328.1克,容重 739.8 克/升。2017 年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 小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和粗缩病,感弯孢叶斑 病,高感瘤黑粉病。2016 年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 9.24%,粗脂肪 4.0%, 赖氨酸 2.66ug/mg,粗淀粉 71.73%。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青麦 H068”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 ![]() |
|
技术简介: 青麦H068是青岛农业大学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分蘖力强、千粒重、穗粒数较大的G97801,父本为抗逆性较强的K578074。该品种于2015-2017年在青岛农大试验地和东营盐碱地进行小麦品比试验,2017-2020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年11月通过第七届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常委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16022。
2022年8月,“青麦H068”生产经营权以48万元转让给青岛五四农场有限公司。
2019-2020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检验,籽粒蛋白质含
量14.2%,湿面筋含量36.7%,沉淀值34.0 ml,稳定时间3.6 min,吸水量62.6
ml·100g-1,白度72.6。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青麦 7 号”抗旱小麦新品种 | ![]() |
|
技术简介: “青麦7号” 是以烟1604 / 8764为杂交组合,历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抗旱小
麦品种,于2009年通过山东省旱地品种审定(鲁农审2009061号)。该品种抗旱指数超过1.10,表现强抗旱性;在2006-2008 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10.24 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6.70%,2008-2009年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46.31 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6.56%,丰产性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测试中心测定,籽粒蛋白质为13.0%、湿面筋含量为34.0%、沉淀值为30.5 ml、吸水率为66.5ml/100g,是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的优良中筋小麦品种;适宜在旱肥地与中肥水地种植,适应性强。2013年6月21日在烟台莱阳市十亩方折合亩产701.4公斤;万亩方测产验收显示亩穗数为48.9万,穗粒数为36.8粒,千粒重为39.3克,平均亩产602.4公斤。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青麦 6 号”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 | ![]() |
|
技术简介: “青麦6号”是以莱州137 / 978009为杂交组合,历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抗旱耐盐小麦品种,于2007年通过山东省旱地品种审定(鲁农审2007046),2008年以来被山东省列为粮食直补品种和主推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旱地品种审定(国审麦2016027)。该品种弱冬性,全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灰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返青起身后两极分化较慢,株型半松散,茎秆蜡质,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亩穗数38.1万穗,穗粒数28.9粒,千粒重40.5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87克/升,蛋白质含量14.45%,湿面筋含量32.5%,沉降值33.6毫升,吸水率61.5%,稳定时间3.7分钟,最大拉伸阻力331E.U.,延伸性174毫米,拉伸面积81平方厘米。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大葱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 | ![]() |
|
技术简介: 项目针对我国大葱播种、移栽及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生产
效率低等问题,在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支持下,经过6年研发及产品革新,
揭示了土壤、作物、机构等的互作机理及运动规律,围绕大葱机械化播种、移栽及收获环节的功能实效特征,攻克了大葱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了大葱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及装备配套策略,实现了关键装备的国产化。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花生主要害虫生防微生物资源挖掘及开发应用 | ![]() |
|
技术简介: 针对我国重要经济和油料作物花生受蛴螬、甜菜夜蛾和棉铃虫等害虫危害严重,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性上升、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突出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对花生主要害虫高毒力的生防微生物相对缺乏,生防微生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高效生防产品和技术仍比较匮乏,制约了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项目系统开展了花生主要害虫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以及高效生防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应用。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水肥精准调控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水肥精准调控技术是现代农业优质高产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水肥调控精度差,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低。本项目启动时,我国水肥一体化调控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包括以色列Netafim、荷兰Priva 等,价格昂贵,普适性差。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自2011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水肥精准调控技术研究,从作物信息感知、传输、分析决策入手,突破了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作物水分无创检测、农业专用微流控芯片、复杂环境信息可靠传输、水肥最优调控、封闭式水肥循环灌溉、营养元素科学配比、系统集成与智慧管理等八项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水肥精准调控系统与装备,开展了大规模应用示范推广。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