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ervice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
|
![]() |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
高效低排放二甲醚发动机 | ![]() |
|
技术简介: 二甲醚是一种新型无毒含氧燃料,能从多种资源制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项目在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攻关,取得了多项重要技术突破。针对车用二甲醚发动机的应用难点,本项目技术发明内容包括二个方面:1.适合二甲醚物性的发动机燃料供给与喷射系统;2.二甲醚发动机高效低排放燃烧系统。基于上述发明点,通过产学合作,开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8DR250型系列二甲醚发动机产品,达到国Ⅳ排放标准, 同时完成了满足国Ⅴ排放标准二甲醚发动机的样机开发。形成了国家标准GB/T26605-2011《车用燃料用二甲醚》和《重型车用二甲醚单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报批稿)等行业标准。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8DR250型产品二甲醚发动机已应用于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的SWB6116DME城市客车,该产品取得国家发改委第166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成为我国第一款具有客车目录的商用二甲醚汽车,并通过3C论证。二甲醚客车分别在上海、山东和江苏进行了道路运行,其中在上海147路公交线路上进行了商业运行,至今完成了44.6万公里的道路运行,这是国际上首次二甲醚汽车商业运行,所取得的成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处于国际前列,已引起海内外很大反响和关注。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际首个车用二甲醚燃料国家标准"车用燃料用二甲醚”(GB/T26605-2011),二甲醚纯度指标也被ISO TC-28 SC4国际标准采纳,并已形成相关行业标准。已申报国家专利11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16篇,国内外他引144次。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度的锂离子电池产品 | ![]() |
|
技术简介: 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配比进行严格高精度控制,采用高镍材料和陶瓷隔膜技术,同时控制电池发热量,制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耐热耐冲击的安全锂电池。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产业化技术 | ![]() |
|
技术简介: 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及节能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数之一,特别是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新能源及节能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必须大于300wh/kg发展战略,急需要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作为发展基础和支撑。本项目旨在实现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硅碳复合电极材料中试及产业化,该技术具有安全无毒,低成本生产,超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可广泛使用在车载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和3C便携式电子产品中高能量密度电池使用。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灵敏低功耗环保监测气体传感器节点 | ![]() |
|
技术简介: 本成果针对目前商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所存在的灵敏度低、功耗大等等问题,利用柔性石墨烯的巨大比表面积,高电导率,丰富的可修饰性,与气敏半导体相结合,开发高灵敏度低功耗的气体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构建高灵敏度低功耗无线气体传感器节点,为环保及危化品监测领域应用的无线传感网提供重要支持。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介孔率、强疏水性新型活性碳材料及其高效吸附回收VOCs技术 | ![]() |
|
技术简介: 原油从开采、炼化到最终以成品油的形式走向消费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储运装卸过程,这中间难免会造成油品的挥发损耗甚至是泄漏,造成能源浪费、油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乃至安全隐患。目前油气回收装置活性炭存在问题:疏水性差、有效工作容量低、脱附困难、吸附温升大、易粉化,新型碳吸附材料的开发成为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功率大容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及锂电池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我国“十二五”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及节能”、“新能源及节能汽车”、“节能环保”就其实质,一是开源,发展新能源及节能,风电、太阳能等;二是节流,发展新能源及节能汽车与节能环保。前者迫切需要低成本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后者急需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其核心工作涉及能源转化与高效储能两个方面,都需要关键材料作为支撑。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最受欢迎的绿色二次电源之一。正极材料是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池成本中约占50%以上,特别是用于车载与大型储能电站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出现,发展高比能量、循环寿命长、高安全性、低成本制造、环保的正极材料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已有的LiCoO2、LiMn2O4和三元LiNil-x-yCoxMnyO2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以其经济性、环境相容性好、矿藏丰富、电压平台宽、容量较高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等突出特点,成为大型储能电堆和电动汽车(EV)中蓄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 在LiFePO4正极材料的合成和实用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电导率低、锂离子迁移率低、振实密度低、低温性恶化、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较差、产业化中批次稳定性差、设备实现等问题。本项目通过综合改性技术,提高LiFePO4在电池应用中的综合性能。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① 通常多元多位强化掺杂和碳复合手段的综合应用,得到高倍率、大容量和低循环衰减性的综合特性优良的产品。② 在非机械力条件下,同时实现磷酸铁锂粉体二次粒径的细化和可调控,进一步提高其倍率特性和低温性能。③ 添加纳米介孔锂快离子导体材料,寻找提高锂离子快速迁移的方法,进一步增强LiFePO4快速充放电的耐受性和循环容量的衰减性。④ 自主设计和制造关键工艺设备——高效回收溶剂的远红外辅助加热的低温真空干燥系统,实现低耗能生产,提高了产品一致性。技术经济指标: 制备出了适合电池工业应用的高功率和大容量多型号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指标:振实密度>1.1g/cm3,二次粒径D50~4μm,D90<18μm,比表面积<18m2/g。电池性能具有比容量>145mAh/g(室温、0.5C);循环2000次容量衰减不大于10%,可实现放电倍率≥30C。所组装的商业电池模块,通过国家级鉴定单位的13项检测项目。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层住宅户内可拆卸式太阳能集热设备系统解决方案 | ![]() |
|
技术简介: 研发一种适用于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户内可拆卸式平板太阳能集热设备。主要特点:(1)分户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解决中高层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设备时屋顶面积不足、管路长路损太大的问题,降低安装、使用成本;(2)户内可拆卸,解决中、高层建筑使用太阳能热水设备的运维不便问题,降低运维成本;(3)与建筑可靠连接,解决户外悬挂太阳能集热设备不安全、不美观的问题,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4)提供标准设计图集,解决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中太阳能设备影响建筑外观、缺乏细部构造等不利于一体化设计的问题,为太阳能一体化建筑设计的实现提供支撑;(4)提供安装验收标准,支持太阳能一体化建筑的施工、安装与验收,方便成果的直接转化与实现。太阳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慷慨的清洁能源,在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刻不容缓。虽然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销量全球排名第一,但太阳能的利用率却不高,尤其是技术成熟、成本不高、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太阳能供热,受建筑外观、等因素的影响,在大量城市中、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本项从建筑设计、结构验算、构造做法、项目管理、政策建议五方面所做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太阳能在建筑一体化应用上的空白,为太阳能与建筑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交付使用提供了技术标准,为太阳能热水在城市建筑中的大规模应用扫清了障碍。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安全陶瓷隔膜及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 |
|
技术简介: 锂离子电池是支撑新能源及节能、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的重要电源。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的隔膜是隔离正负电极、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实现锂离子自由通过的多孔薄膜材料,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实际上,锂离子电池80%以上的热失控(发热、冒烟、起火、爆炸等)是由电池自身的内部短路引起,主要原因是由隔膜材料决定的。现行的聚烯烃微孔膜虽具有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所必需的热关闭功能,但高温尺寸稳定性差,不能十分地满足大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对隔膜提出的更高要求。研发高温尺寸稳定的隔膜材料,是整个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 "高安全陶瓷隔膜及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项目是在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2012AA110404)和中航工业集团的支持下首次在国内实施完成。本项目发明了对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最为重要的、高温尺寸稳定的新型功能性陶瓷隔膜,并实现了大规模的产业化,相关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8项(其中8项已获授权),形成了完整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主要发明内容包括,发明了表面高分子材料改性的无机陶瓷材料与传统聚烯烃隔膜复合的陶瓷隔膜材料(CN103035866B),显著改善了隔膜的高温维度稳定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发明了具有热关闭功能的高耐温性的无纺布基隔膜,使无纺布基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成为可能(CN104600233A);发明了具有功能化结构单元或成分单元的陶瓷粉体涂覆材料,在改善电池安全特性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CN103035866B;CN104466062A);发明了一种陶瓷涂覆隔膜性能的检测方法(CN103335929A);根据大规模量产的需要,项目还申请了与装备相关的5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了适于大规模量产的涂料配方、工艺路线和设备等,这些专利都已在项目建成的300万/年陶瓷涂覆功能隔膜示范线上进行了应用(ZL202909913U:ZL203481326U;ZL203469554U;ZL203760549U;ZL203935991U)。专利体系涵盖了陶瓷涂覆隔膜的生产、应用及检测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专利体系。基于以上发明的应用和成果转化,该项目完成了我国第一条完全采用国产技术的水基单面涂布陶瓷隔膜生产线。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封闭式电池箱生产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新能源及节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而续航里程不足成了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除了提升锂电能量密度外,轻量化技术成了重要突破口之一。此项技术利用新型镁铝合金材料,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工艺,在成本上、防水性能、密封性、轻量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内当前仍以镁合金焊接技术为主,此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风电机组的虚拟惯量及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 ![]() |
|
技术简介: 目前,新能源场站不具备快速电网频率调节能力,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电网的频率稳定将面临严峻挑战,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新能源机组限制出力,甚至大面积脱网,影响发电效率和电网安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时,电网运营商只对场站级特性提出明确要求。尽管新能源装备在装机前需通过严格的涉网型式实验,但该实验仅针对单机实施,多机之间缺乏协同,无法保证场站性能。新能源场站内的运行维护通常由新能源业主负责,然而受限于其技术水平,当前新能源场站的运行方式较为粗放,场站级控制仅根据调度要求完成功率指令下发等功能,多机组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未有效挖掘多机协同潜力,导致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且由于多机之间的相互干扰而时常发生非故障脱网现象。基于新能源场站级和设备级调频模块,构建新能源多机智能化功率协同控制系统,采用集中式协同-分布式自主的控制方式实现新能源场站的快速调频控制,使新能源场站满足电网的调频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发电效率。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