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Resource&Service |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Country/Region
Industry field
Service type
Search
光纤微振动信号检测系统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在机械加工、桥梁监测和发电机组振动监测等领域,机械振动是重要的监测对象。振幅在1微米以上的振动,可以使用传统的压电式或磁电式的振动测量仪来测量,而对振动幅值在1微米以下微振动信号进行测量时,一般则需用干涉式的激光振动测量仪来进行。上述两项均有成熟的产品可供选择。压电式或磁电式的振动测量仪价格低廉,激光振动测量仪价格一般都较为昂贵。在许多场合,需要对振幅小于50纳米量级的微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如精密机械振动特性监测、声场中大型固定物振动响应等,目前尚无有效的检测设备。我们开发的光纤微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能够对振幅小于50纳米量级的微振动信号进行检测,无需现场调试,使用方便,并且价格相对低廉。 主要技术特点(指标):检测1纳米(1nm)的振动,检测结果可以具有23dB的信噪比。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
再生铝杂质相形态控制与综合利用技术
技术简介: 针对省内巨大的铝加工市场,再生铝回收综合利用的技术需求,通过复合变质和沉降技术,解决了再生铝合金Fe含量超标及富铁相形态调控问题,达到除铁效率80%以上,力学性能提高15%以上,实现了复合变质技术在ADC10、ADC12、A380上的工业化应用。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
海底生境观测用水下拖曳系统
技术简介: 海底摄像系统是一种海底可视化光学观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和修复、考古和军事等领域。它是海洋科学家的“千里眼”,将神秘海底世界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海底摄像系统主要由甲板单元、水下拖体两部分构成,可做定点或拖曳式观测。甲板单元主要是控制用计算机,水下拖体主要集成了拖体框架、水密控制罐、照明灯、摄像头、照相机等。
中国Modern Oceans技术成果
高温固体散料自均衡热量蓄存及余热分级提取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工业中大部分高温固体散料是宽粒径分布(0.1-20mm)的混合物料,微细粉体填充在块料的空隙,冷却气体既吹不起散料,也穿不透散料,难以直接从散料取走热量;移动床内间接换热过程中管间距过大换热不充分,管间距过小颗粒易堵塞,热回收效率低;高温散料的粒度覆盖范围宽、产率及温变跨度大,余热回收难度大、效率低,技术不成熟。针对现有的余热回收工艺适用性差、回收效率低,对于含微细粉体且粒度分布宽、产率及温变跨度大的余热散料难以有效回收的现状,设计开发适应粒度、产率和温度宽范围变化的高温散料均匀布料装置和自均衡连续出料装置;研发以散料侧多频喘动及流体侧强化换热为特征的间壁式换热技术;提出适用于粒度、温度和产率宽阈度变化的热质自均衡蓄存技术与热量分级提取方法,形成组合式散料蓄存与余热分级提取工艺。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经过多年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了分别以最速下降曲面、振动多级分筛、移动式碾碎等为特征的三种均匀布料工艺,得到了各类工艺的适用范围和设计要点;基于宽粒径分布散料的流动特性,开发了以幂律式螺旋变容为特征的自均衡连续均匀出料装置;基于拟流体理论,建立了移动床内颗粒流流动传热模型,获得了颗粒侧加强喘动、强化掺混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粉料的双介质组合式间接换热余热回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 项。主要技术已经成功在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河钢集团承钢公司以及多家金属镁生产企业中得到应用,显著提高了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市场分析:我国冶金、建材等行业每年产生 45 亿吨以上的高温固体散料,余热量超过 1亿吨标准煤,目前对于流程工业中大量煅烧原料、工业炉渣等既含块料又含分料的固体散料,其粒度覆盖范围宽、产率及温变跨度大,余热回收难度大、效率低、技术不成熟,而这部分余热占比达到 60%以上,因此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市场资源量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以 30t/h 的焙烧钒矿的某回转窑为例,物料温度可由 600℃降到 200℃,余热回收用于预热空气,返回回转窑助燃,相当于节约了燃料和运行成本(发生炉煤气成本按 0.4 元/Nm3计)。 成果亮点:原创性提出了组合式散料蓄存与余热分级提取工艺,具有余热回收效率高,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深水防喷器组电控系统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该深水防喷器组的电控系统包括水上电控系统、水下电控系统和连接水上、水下系统的传输光电缆。水上电控系统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司钻控制台和队长控制台。中央控制单元内有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和VPN服务器等。本套系统水下电子模块结构紧凑,减小了电子密封舱的体积;同时,采用了两套三冗余控制器,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
洋葱饮料的开发研究
技术简介: 一、成果简介: 本发明以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洋葱为主原料,采用酶工程及现代生物化学制备技术,制造既保留了原有口味及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又完全清除了洋葱所特有异味的清凉性饮料。是典型的既具有清凉特性、又具确确实实保健功能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不仅可作为独立的洋葱饮料,更可作为基质配制成各种类型及可满足各方面、各阶层、各层次需求的保健型清凉饮料。本发明技术先进,工艺成熟、完善。采用的原、辅料均易得。操作简单,投资少,如果用于现有的饮料生产企业,几乎不需新的设备投资,因而极具推广性和实(适)用性。 洋葱国内产地广,因此不受地域影响。如果发挥优势,统筹好相关的事宜,完全有望形成洋葱的育种、种植、储藏、运输、加工(其它新产品开发)、营销的良性循环的重要产业链,进而带动一方产业,尤其是中央强调的解决三农问题极具代表性的项目。 二、市场预测: 本发明可制造多品种、多口味、多种档次的产品来满足各类、各层次的消费需求。并且由于产品组分的80%为具有确切保健功效的洋葱原液,因而能使消费者开得见、摸得着保健功效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原、辅料均易得,投资少,工艺可靠,成本低,利润高,见效快。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
高导电、低成本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1)本项目以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水溶液体系下的高效物理剥离,结合独特设计的高效冷却水循环系统,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具有层数低,结晶性高,氧化程度低等原生优点,保持了石墨烯较高的导电性。(2)通过将工业级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进行耦合,搭配独特的石墨烯剥离剂,实现了石墨烯的量产工艺。国内存在相似的物理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工艺,但真正形成量产产品,并达到高电导率指标的,是没有的。因此,制备高导电、低成本的石墨烯是本项目的创新点.(3)基于所研究的石墨烯纳米材料开发了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防腐涂层材料和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材料等应用材料,及其在新能源电池、散热防腐涂料和环保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方法。先进性:本项目所研发的石墨烯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本工艺采用物理法进行剥离,不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其次,所生产的石墨烯粉体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这项指标是衡量石墨烯在导电涂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最关键指标之一,再次,所生产的石墨烯粉体纯度高,杂质含量少,这项指标是衡量石墨烯粉体在电池中长期稳定应用的最关键指标之一。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
1600吨半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设计建造
技术简介: 1. 课题来源与背景:自主立项。随着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海上风电作业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作业水深日益加大、风电机组的功率日益提高、风机部件的尺寸和重量日益加大、风机组件的物流链日趋成熟,对风机安装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风电安装数量较少且起重机起吊能力偏小,难以满足我国风电市场需求,为此,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提出建造“顺一1600”船的需求,该船是功能强大先进的半潜/坐底风电工程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承担详细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完成船舶建造。“顺一1600”全球首创,船型特殊新颖,主作业甲板超高悬空设计、特种设备密集的特点,设计、建造难度大,我公司有必要以“顺一1600”船为依托,对半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设计、建造及相关关键配套技术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半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的自主、建造水平的提升。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项目建造一艘适应国内海域、能为海上风电安装作业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同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能承担海上风电安装任务、作业效率高、经济性好的专用船型,可全方位满足海上风电、码头与桥梁重大件吊/卸安装、桥梁隧道及大坝的维修和检验、海上大型设备与构件吊装,打捞、打桩等各项海上工程施工的作业需求。 主要技术指标:完成一艘在漂浮作业最大水深80米、坐底作业水深(含入泥深度)32米,安装1台1600吨大型全回转桅杆式起重机,满足作业甲板承受载荷5t/m2、近程拖航最大可变载荷3500t、符合2016版CCS移动平台入级规范要求,挂中国旗,取得入级符号:★CSA,Submersible,Offshore Wind Turbine Service Unit,Crane Unit,Lifting Appliance, MCC, IWS, PSPC(B)的半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设计建造。总长(Loa):~123.6米上壳体(长×宽×高):65.4×58.0×5.0米首部开槽:16.2×26.0米下壳体(长×宽×高):115.8×58.0×6.6米首部开槽:46.2×26.0米立柱数量:4长×宽(下壳体处):20.4×13.8米长×宽(上壳体处):20.4×12.2米最大船宽:~66.2米 1甲板梁拱:0.5米NO.1浮箱(长×宽×高):20.4×3.95×8.4米NO.2浮箱(长×宽×高):4.2×13.8×8.4米漂浮作业最大吃水:4.4米最大坐底作业水深(含入泥深度):32.0米自持力:45天人员:100人5甲板载货面积: ~3000平方米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600t深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顺一 1600)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一款全球首创的大沉垫坐底、大截面立柱稳定连接上下壳体、小水线面作业的风电工程船型,其设计新颖、性能优良、综合作业能力强、建造成本低,主要创新点如下:1)首次开发了一种半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型,该船配备了国内自主研发的起重能力达到1600吨的最大全回转起重机、3000KJ打桩设备等重大装备,综合作业能力强,单桩打桩能力世界领先。2)开发变截面立柱结构形式,在坐底作业状态下,有效控制了水线面积,解决了坐底平台受到波浪和潮汐变化影响下环境载荷过大的问题。3) 首次采用桁架式大型起重机支撑结构,有效降低了重量并减小了环境载荷。4)国内首次开发了智能压载控制系统,在坐底作业时能自动适应潮位变化,保障船舶坐底载荷的稳定性和船舶的安全性。5)开发了船舶半潜/坐底作业的一整套调试方法,缩短了试验时间,降低试验风险和成本。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
取向硅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型发电机组的制造的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取向硅钢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一般钢铁产品,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复杂,生产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对化学元素和析出相的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被称为“钢铁中的艺术品”。目前,我国能够生产取向硅钢的企业只有宝武集团、首钢集团等少数企业。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受到钢成分和析出相的影响很大。其中由于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析出相控制存在以下两个难题: (1)取向硅钢在冶炼过程中,钢中化学成分要求实现窄成分控制,尤其是在精炼过程中对酸溶铝([Al]s)和钛([Ti])含量等的控制。其中钢中[Al]s和[Ti]含量对硅钢铁损和磁感强度的影响很大,目前取向硅钢的[Al]s 很难稳定的达到的要求,钢中[Al]s 的命中率不高,同时[Ti]控制也不稳定。本项目通过洁净钢的冶炼技术,确定当前取向硅钢中影响硅钢磁性的主要元素为酸溶铝和钛含量,其控制目标为[Al]s=0.0265%±0.001%和[Ti]<25 ppm(2)取向硅钢精炼渣成分设计技术。本项目首先通过工业实验数据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精炼渣对钢中酸溶铝和钛含量的变化的影响。通过动力学计算,重点研究了钢包镇静过程的不同时刻,钢中酸溶铝和钛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取向硅钢冶炼过程中酸溶铝和钛含量的变化的精准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本项目得出增加精炼渣碱度可以增加取向硅钢中[Al]s 含量。为了降低取向硅钢中[Ti]含量,应当严格控制精炼渣中 TiO2含量。,从而更系统准确地确定了有利于控制取向硅钢中[Al]s和[Ti]含量的最优精炼渣成分。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已经经过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该成果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应用解决了取向硅钢的[Al]s和[Ti]含量窄成分控制。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取向硅钢的[Al]s 和[Ti]含量窄成分控制,酸溶铝合格率 95%以上,Ti≤20ppm。本项目成果累计产生经济效益逾两千万元。 成果亮点:1、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完成了取向硅钢精炼渣成分设计技术,显著提升取向硅钢钢水洁净度水平。2、项目成果经鉴定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我国企业取向硅钢产品制造能力与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
一种农业设施结构人字架连接件结的多功能检测装置
技术简介: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WeChat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