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ervice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
|
![]() |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
硫辛酸生物合成技术开发 | ![]() |
|
技术简介: 目前硫辛酸的生产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生产,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对环境污染大,尤其生产过程中的加硫过程对环境大气污染严重。且由于只有右旋手性α-硫辛酸分子具有生物活性,化学合成方法区分手性技术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本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硫辛酸能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合成的α-硫辛酸均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右手螺旋化合物,符合医药品要求,粗提产品也将更符合保健食品的要求。专利发明人前期构建了α-硫辛酸的生物合成方法和工程菌株,主要是通过克隆过表达大肠杆菌硫辛酸合成酶相关基因,调节和比较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促进辛酰化结构域蛋白向硫辛酰化转变。达到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硫辛酸的生产安全性、产量高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PVC用锌类热稳定剂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电线电缆用软质聚氯乙烯塑料( 以下简称 PVC电缆料) 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并且综合成本低,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为了进一步提高 PVC 电缆料的性能,降低成本,扩大其应用领域,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热稳定剂与PVC树脂的诞生和发展同步,主要用于PVC树脂加工中。本项目开发了一种锌类热稳定剂,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改变层状双氢氧化物片层与层间的锌与有机改性剂的比例,达到提高PVC树脂热稳定性的效果。
主要技术特点:1、白度高,无卤无毒;2、具有相容性佳,添加量小,对基体聚合物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小;3、热稳定性好。
物理性能:1.外观白色流动性粉末;2.存储性能稳定;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主要应用于PVC塑料中。
投产条件:面议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新型肉毒素的医美和医药应用 | ![]() |
|
技术简介: 产品首先将定位于原有A型的补充型。重点在对A型产生耐药性的消费者群体,构成刚性需求;其次也覆盖原有A型无效果和过敏的消费群体。同时,新型针剂也定位于原有A型的替代型,以安全性和特异性的特点逐步竞争替代前一代 A 型产品。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大型船闸空箱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本项目针对大型船闸空箱结构特点提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技术并进行总结,研究出一套关于预制混凝土模板技术运用于大型船闸空箱结构施工技术,设计出合理优化、安全稳定的支撑系统。主要创新点有:1 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完成后预制模板无需拆除,提高施工效率;2 采用了方管+横梁作为支撑体系,并且预留拆除孔洞确保在结构完成后拆除支撑体系,不影响后续结构施工,大大节约了工期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拆除传统钢管脚手架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支撑加固材料的投入与周转;3 合理利用钢圆筒和预埋弯钩,总结了一套便捷的支撑体系拆除方法,解决了空箱支架拆除困难的问题。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超(超)临界机组关键铸锻件的制备技术 | ![]() |
|
技术简介: 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高参数、高效率和大容量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我国电力发展方向。基于前期对超(超)临界机组一些关键部件选材的材料研究及其产品研发,系统地形成了超(超)临界机组关键铸锻件的制备技术,如超(超)阀体、缸体铸件和三通、高中压转子锻件等全流程热加工制备技术。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关键部件的热加工制造。技术特点(包含主要技术指标):通过纯净冶炼技术、铸造/锻造工艺优化设计、中间退火与阶梯型回火热处理等工艺,控制关键铸锻件内部产生的气孔、偏析、夹杂或粗晶、混晶、白点等缺陷,实现超(超)临界机组关键铸锻件组织细化与均匀化,满足温度范围为567~650oC内长期服役的各项性能要求。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脉红螺苗种规模化扩繁关键技术 | ![]() |
|
技术简介: 脉红螺,俗称“海螺”,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均有分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我国脉红螺人工育苗出苗效率极低,难以达到产业化规模。课题组解决了亲螺性腺促熟、幼虫培养、高效采苗和中间培育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脉红螺苗种繁育技术,实现了苗种规模化高效培育。自主开发了采苗设施及方法,解决了幼虫变态过程中的食性转换难题,突破了采苗技术难关,幼虫变态率达到 60%以上。 应用预期效果:幼虫变态率达到 60%以上,苗种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 80%以上,出苗量可达 1-2 万粒/m3 水体。
|
||
中国Modern Ocean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同质异相三氧化钨纳米带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绿色节能印刷包装研究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新型便携式智能颈椎牵引治疗仪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本研究力图挑战颈椎病难治、复杂的难题,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及社会作用、影响将十分明显。经过本项目的研究不仅能提高颈椎牵引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而且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颈椎牵引治疗仪和临床应用结果,为颈椎牵引治疗仪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题将为颈椎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不仅经济效益极其可观,而且极大的提升了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牵引可限制颈椎的活动, 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 减轻疼痛, 使椎间隙增宽, 扩大椎间孔, 减少椎间盘压力, 有利于退变间盘组织的修复,缓解因椎间隙和椎间孔变窄、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功能紊乱所造成的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受压,促使拉长、迂曲的椎动脉变直,增加有效血流量;改善椎动脉由于颈椎不稳或异常颈曲而导致的代偿性扭曲, 恢复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 纠正椎小关节的半脱位, 牵开被嵌顿的关节囊, 促使神经根与骨刺或间盘退变的压迫关系得到改变, 利于神经根水肿的吸收, 神经功能的恢复。缓冲椎间盘组织周缘的压力,有利于突出物回纳复位等。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大型燃煤电厂生物质直接耦合燃烧发电技术 | ![]() |
|
技术简介: 项目简介
以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电厂的5%-100%的煤,支持燃煤电厂低碳绿色发展,可充分利用现有燃煤电厂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发展高效率(与新建典型30MW生物质电厂相比(下同),是1.5-1.8倍)、高电能质量(与风光的电能完全不同)、低建设成本( 1/3-1/5)、低运维成本(约为1/10)、低补贴政策依赖、可大规模发展(英国Drax电厂已经实现4台660MW燃煤机组100%生物质燃料的改造,生物质装机容量合计2640MW, 2020年供电量141亿度)的生物质能电汽暖多联供。提高现有燃煤机组的运行负荷和利用,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能及经济效益。消耗生物质燃料,惠及乡镇地方经济及民生。
为了实现以上所述功能,中国科学院生物过程与能源研究所开展了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技术,依托现有燃煤电厂,新增以生物质的物料存储、物料处理和物料输送为框架的生物质耦合发电系统,实现生物质耦合中低比例5%-40%,中高比例50-100%的混合量。系统采用单元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电厂情况不断提高比例,最终实现100%生物质燃料替代煤,成为100%纯生物质发电项目。
性能指标:
针对我国煤电比例高、碳排放总量大的问题,突破燃煤电厂对煤燃料的依赖,掌握大型燃煤电厂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的原料预处理标准化、原料制粉、物料输送及系统安全规则、燃烧模拟等技术,完成600MW以上机组中低比例( 5%-10%)生物质耦合燃烧发电工程应用。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