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ervice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
|
![]() |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
压电微马达 | ![]() |
|
技术简介: 目前课题组已经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直径仅为 1 毫米的压电单晶马达。比如研制的压电单晶超声微马达,体积尺寸仅有1.5×1.5×5mm3、重量仅有 0.1g,但最大可以产生20g的驱动力,其单位体积或质量产生的输出力比传统电磁原理音圈马达要高出100倍以上。此外,课题组还开发出系列推力从 0.2N至 32N的压电直线马达和相应的压电驱动器工作台,其主要性能指标可以取代进口Nanomotion 的产品。本课题还研发出了可在 2500℃ 高温下工作、具有微纳米分辨率的压电驱动器,可用于高温阀,最近还研制了具有亚微米分辨率的 6 轴压电微机电系统,在微型机器人精密操作系统、微电子组装、生物医学微细操作、超精密微细加工、光通讯,以及 3D 打印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几丁多糖类医用系列产品 | ![]() |
|
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几丁多糖类高分子材料的流变学特性、阻止屏障作 用以及在人体内的降解特性,通过工艺创新,对甲壳素衍生为羧甲基壳聚糖的工艺参 数进行优化控制,对产品纯度、分子量、脱乙酰度、取代度和降解速度进行了精确控 制,并除去杂蛋白等热源,生产出有质量保障的防粘连产品。目前该专利产品已经可 以规模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专利的应用不但可以使甲壳素进行高值化深 加工,而且对甲壳素类可再生海洋生物质资源的整个产业化利用,和减少环境垃圾排 放有促进作用。另外,该成果生产的几丁多糖类医用系列产品可用作药用辅料和手术 器械清洗。技术特点: 医用几丁多糖依据用途不同,产品纯度、分子量、脱乙酰度、取代度和降解速度 进行了精确控制,并除去杂蛋白等热源。 应用范围: 外科手术的器械清洗剂、防止术后组织粘连剂、以及用作水溶性的药用辅料。 投资概算: 视生产规模不同投资在 500~1000 万元不等。 推广潜力及前景分析: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透明质酸、几丁糖、聚乳酸等,可用作人体腹部、心 血管、脊柱、骨关节、腱部、妇科盆腔等外科手术后防止组织发生粘连的制剂产品。 几丁糖类高分子产品因来源于海洋生物质资源甲壳素,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原料便 宜方面的优势。开拓好市场年收益可达 1000 万元以上。 转让方式与价格: 整体技术转让:包括工艺参数、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图、人员培训。 转让价格:200 万元。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6000方全电驱耙吸挖泥船研制 | ![]() |
|
技术简介: 掌握全电驱耙吸挖泥船的设计和建造要点,促进疏浚船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本船为双桨、全电驱、双耙、单甲板、艏楼、钢质焊接、流线型、折角舭部船体、带球鼻首的自航耙吸挖泥船,该船适用于长江下游、国内外沿海港口的航道疏浚、维护及吹填工程,兼顾近海取砂施工作业。可在无限航区进行调遣。 该船应用以来有效地促进沿江经济的发展,改善沿江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从而推动沿江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并优化沿江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和先进生产力要素向沿江区域积聚,对扩大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长三角地区物流运输将更加通畅快捷,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将有力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具有显著降血糖功效的亮菌多糖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2.46亿,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9200万人,糖尿病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世界第2大慢性病。糖尿病主要通过服药治疗和调节生活方式来控制,例如注射胰岛素及服用治疗药物等。但长期用药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近期课题组研究发现药用真菌亮菌(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 (Scop.ex Fr.) Sing)液体发酵液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亮菌菌丝体多糖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和血脂作用,尤其是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非常显著,其相关制备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亮菌多糖有望与胰岛素、二甲双胍等临床药物相媲美,成为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极具开发前景的降糖生物制品。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连续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 ![]() |
|
技术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是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立项研发课题。 目前,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制备一般单反应釜沉淀,间歇或连续操作。间歇操作工艺,三元氢氧化物的成核、长大、陈化等均在同一个反应釜内完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粒度分布宽、批次之间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公开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生产装置和生产工艺: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造核在一个体积较小的反应釜内进行,造核后晶核集中在一个反应釜中,再连续加入到生长釜中,生长釜进行晶核的长大。造核为间歇式生产,晶核的加入、小颗粒生长均为连续生产,颗粒生长完成后溢流至陈化釜,本装置实现了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半连续生产。公开了一种低磁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连续反应装置和生产工艺,将晶核生成、初级生长反应、优化生长反应、陈化分别在四个反应釜中进行,实现了连续生产。为保证沉淀的球形颗粒度,以上两种装置的反应釜体积仅有1个立方,没有克服沉淀反应釜不超过5立方的行业共性难题,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间粒度、球形等差别大。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连续生产系统,包括反应釜、外置加热器、循环泵、离心机及连接管道。所述的反应釜设有溢流口、料液出口、浆体出口、导流筒;反应釜料液出口经循环泵与外置加热器进口相连,外置加热器的出口与反应釜导流筒连接;反应釜导流筒位于反应釜中心轴位置,下端靠近反应釜底部;反应釜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位于料液出口上方;反应釜底端设有浆体出口,接通离心机;外置加热器两端设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液出口;连接反应釜导流筒和加热器出口的管道上设有料液进口和保护气进口。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连续生产系统生产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向反应釜中加入0.2~0.8mol/L氨水溶液至料液出口,开启循环泵和外置加热器,将反应釜内溶液加热至40oC~70oC,然后加入还原剂和氮气。 (b)将镍钴锰三种金属离子总浓度为1.0~2.0mol/L的金属溶液、4.0~8.0mol/L氢氧化钠溶液、5.0~10.0mol/L氨水溶液同时加入反应釜内进行造核反应,控制金属液流量为1~50L/h,控制反应釜内混合溶液的pH值范围为10.0~12.0、总氨浓度为0.2~0.8mol/L,调整循环泵变频器频率,保持反应釜液面10~50cm内为清液。(c)检测反应釜出料口晶体D50,达到要求后开始出料至离心机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镍钴锰氢氧化物,反应釜溢流与离心机滤液合并后送入废水处理工序。 (d)保持反应釜内浆体料液温度为40oC~70oC、pH值范围为10.0~12.0、澄清液面高度为10~50cm,进行不间断进料、出料,实现连续生产。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单反应釜间歇沉淀工艺相比,实现了连续生产,本发明的反应釜体积可达到100个立方,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能耗低、生产效率高、批次之间质量稳定等优点。。 (2)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单反应釜连续沉淀工艺相比,三元氢氧化物的成核、长大、陈化等均在同一个反应釜内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仅需一个反应釜,具有操作控制参数少、引入杂质少等优点。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绘制实验用沸点仪 | ![]() |
|
技术简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绘制实验用沸点仪,包括磨口三口烧瓶、冷凝管,还包括导管和磨口连接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沸点仪可用于多组分分析,具有测试速度快、试剂消耗小的特点。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平台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形成了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平台技术,并据此建成便捷实用的数据服务平台。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思想,在国家 “863”计划(2015AA034201)支持下,建设国家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 2.0 版。2017年5月完成建设并实现上线运行访问,满足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存储与管理需要(http://www.materdata.cn/)。该平台同时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支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项目(D16110300240000)的数据汇交任务。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平台于 2018 年 4 月 3 日在北京举办的“863”课题验收会议上成功验收,并得到专家认可。专家委员会主席秦高梧教授认为:初步构建了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平台的框架,具有查询、检索、统计、下载以及对接数据挖掘等功能;初步形成了集热力学计算、动力学计算、有限元模拟、神经网络分析的多层次跨尺度一体化设计方法。为满足该平台的数据汇交和数据共享,开发了材料科学数据DOI 注册软件[MaterDataDOI] v1.0,并获得了该软件的著作权(北京科技大学,2017SR056658)。除公益性数据互联网共享服务外,同时面向钢铁、有色等行业,提供定向资源共享以及专题性定制服务,探索公益性共享与定向服务数据共享机制和方式。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已投入成本 200 万元,目前处于技术成熟的研发阶段。推广应用情况:形成标准、有效的材料数据共享平台技术,并基于该技术不断完善国家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建设。实现共享网数据的公益性共享和科技型成果转化,包括科研论文发表、钢铁企业服务、有色金属行业服务等。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议。
市场分析:材料数据库一般针对具体材料进行开发,具有专用性强、开发投入少、灵活宜用、易于维护等特点。本数据库平台拟提供技术转移的公司可涵盖钢铁企业、有色金属行业、粉末冶金行业等。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投资金额 50 万以上,需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方案。基于材料数据的分析和设计,可提高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并降低成本。
成果亮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软件著作权 1 项。 2、技术先进性: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平台在兼容传统垂直材料数据库模式基础上,发展了满足多材料体系、多尺度、多产生方式的材料科学数据库模式。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兼容了计算数据、实验数据和生产数据的分类方式,以及基于材料体系的10余类材料数据的分类方式下的13大类材料性能数据的数据库提交,计算参数与实验工艺的录入具有灵活性,满足具有复杂工艺的数据积累需要。同时为保证数据质量并保护提交数据的知识产权,提供材料数据 DOI的注册服务,保证汇交数据可溯源、可访问、可标引。3、获奖情况:国家“863”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 |
||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专利及文献检索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High-tech service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井下螺杆增压钻井提速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油气钻井工程实践表明,提高井底钻头喷嘴射流压力可以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该技术以螺杆钻具作为动力,通过换向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增压泵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井底流体增压,同时在不改变原PDC钻头结构的基础上,设计超高压流道系统,在超高压射流作用下提高钻头破岩效率。井下增压超高压射流钻井装置由螺杆马达、动力换向机构、柱塞泵、连接转化装置和专用超高压钻头组成,目前装置具有8-1/2”,9-1/2”,12-1/4”三个系列。井下增压超高压射流钻井提速技术装置已在胜利、吉林、四川、长庆等油田现场试验十几口井,在相同条件下,平均钻井钻速提高50%以上,提速效果明显,工作安全可靠。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燃气热力规划技术咨询服务 | ![]() |
|
技术简介: |
||
中国High-tech service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