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Resource&Service |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Country/Region
Industry field
Service type
Search
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与污染控制及环境管理研究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一、研发背景:我国是有色及稀散金属资源大国,产量更是在全球具有绝对控制地位。稀散有色金属矿的开发利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重金属污染。稀散有色金属矿经开采、选、冶加工后,会遗留下大量的尾矿、冶炼渣和各种尘泥。从环保和安全上来说,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弃物是重大的污染源和危险源,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特别是矿业固体废弃物成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技术内容:(1)新型深部充填减量化技术。开发一种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且固化重金属效果优良的地下采矿胶结充填料,能够降低充填采矿成本,并可以安全处置危险废物;(2)尾矿库微生物原位成矿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寡营养铁还原菌)控制环境中 Fe3+浓度、降低环境电位、降低环境中游离镉、锑等重金属离子,实现现役尾矿库的微生物生态修复。(3)五层覆盖强还原原位成矿修复技术。基于矿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协同作用,开发已闭库或无主尾矿库的重度污染区的五层(无污染客土层、膨润土密封层、有机质深度还原密封层、含高风险稀散多金属及砷和重金属尾矿生物法控制污染主反应层、原始尾矿层)覆盖强还原稳定成矿修复技术。三、作用原理:针对我国含稀散多金属硫化矿采选冶废物易引起氧化淋溶、存在溃坝风险和对周边及重大流域构成的严重环境威胁等问题,首先研究采选冶废物处置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方法;利用冶炼废渣及尾矿库内堆存尾矿,研发新型膏体充填减量化、资源化技术;针对现役尾矿库,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及寡营养铁还原菌研发尾矿微生物原位成矿修复技术;针对已闭库及无主尾矿库,基于矿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协同作用,研发重度污染区的五层覆盖强还原稳定原位成矿修复技术;组合应用上述技术,在典型稀散多金属采选冶集中区开展技术示范;最终形成“基于风险控制的稀散多金属采选冶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与污染控制方案和环境管理导则”,为我国稀散金属多金属污染防控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应用案例:1、在星鑫尾矿库完成 50 亩以上稀散多金属典型污染区污染控制技术示范工程,使其主要的稀散多金属镉、铅、锌、锑的氧化淋溶率降低 99%,砷降低 97%,其中修复区淋溶液中镉、砷、铅、锌等重金属浓度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阈值;2、完成新型膏体充填减量化、资源化技术开发,在广西河池市大厂镇高峰矿业责任有限公司完成 120 m3 废物减量化示范工程。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用户意见:“我单位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带领的研究团队合作,使用矿渣-钢渣-脱硫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替代原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PI32.5 水泥作为充填料的胶凝材料,完成示范工程,在相同的充填条件下较于原来的技术可节约充填成本 15%-25%。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水产养殖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简介: 水产养殖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智能监控系统是面向水产养殖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个的发展需求,基于智能传减技术,智能外理技术及智能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开发的,集数据、图像实时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和预测预警信息发布、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支撑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水质参数的准确检测,数据的可靠传输,信息的智能处理以及控制机构的智能控制,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
制备贝壳提取物
技术简介:
中国Modern Oceans技术成果
智能家居五金冲压机器人生产车间无人化升级改造及示范应用
技术简介: 1、冲压机器人生产车间无人化升级技术。采用“一出二”模具工艺,并适应抓双料摆臂式智能冲压机器人的抓手及四轴联动结构。2、基于EtherCAT总线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通过开发新型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将冲压设备和周边的机器人融合为一个整体。3、MES系统及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的管理与控制技术。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实时精准地记录冲压设备、机器人的生产数据,实现无人化操作和管理。本项目能提高冲压行业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伤事故和人工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
一种离心风机结构研究
技术简介: 1、通过对机壳两侧板结构研究,在后侧板的加强板设计为“0”形环,叶轮和机壳装配后,叶轮后盘套入后侧加强板“0”形环内,利用风机运转时叶轮产生的气流不会减少机壳内涡流声设计技术,叶轮在机壳内运转时减少气流在机壳的损耗和改变气流在机壳内产生涡流噪声,达到降低流产生的风机噪声和减少风机压力损失。 2、通过对机壳的前盖板和叶轮前盘与进风口集风结构研究,在机壳的前侧板设计独立的前盖板,前盖板内设计回流圈,利用风机运转时减少机壳内涡流噪声设计技术,保证机壳内气流不会经叶轮前盘产生回流噪声,提高压力和降低噪声。综合两项的研究,我风机行业使用的同类风机,经创新研究的高压离心风机,整体性能优胜于常规同类风机噪声能4~6db,提高风机压力4~6%。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鱼糜制品加工与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 鱼糜制品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能满足儿童使用方便、营养价值高的需求,高端鱼糜制品已经开始在儿童市场迅速崛起,目前国产高端鱼肠品种不多,产品风味亟需多样化发展。利用成熟的擂溃技术、二段加热技术、颗粒粘结技术等,生产高弹性、色泽洁白的各种风味的鱼糜制品,如三文鱼香肠、鳕鱼香肠、玉米粒香肠、虾蟹味香肠等,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供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配套等技术支持。
中国Modern Oceans技术成果
有机固废热解气化清洁供能技术及设备
技术简介: 项目简介 针对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造纸及制药等过程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问题,采用“热解气化”的处理方式,可将一个乡镇产生的秸秆、垃圾或企业产生的造纸废渣、中药渣等有机固废等进行集中热转化处理,处理后产生的燃气可以作为居民炊事用气,也可经废热锅炉转化为蒸汽给周边地区供暖或为企业供蒸汽,同时还能产生生物炭和提取液,用于土壤改良等。 为了实现以上功能,中国科学院生物过程与能源研究所开展了有机固废热解气化清洁供能技术及设备,可彻底将有机固废转化为燃气、蒸汽和生物炭。通过该技术一方面相对集中处理了有机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高昂的固废处置费;另一方面产生的燃气或蒸汽可以解决周边居民或企业的用能需求。产生的生物炭及经加工后可作为有机肥在当地进行销售,避免了长距离的运输成本,实现变废为宝。 成套设备包括破碎筛分、热解气化、气液分离等过程,其中热解气化设备是整个过程的核心设备。下面以农作物秸秆为例,介绍有机固废热解气化清洁供能工艺流程。 性能指标: 有机固废经过破碎筛分后晾干或烘干脱水,将含水率控制在35%以下即可进入热解气化炉,热解气化炉的气化效率达到80%以上,燃气热值达到6000kJ/Nm3以上,氮氧化物排放低- 31 -于50mg/Nm3,吨蒸汽成本100-150元(具体看原料成本),相比天然气供热,用能成本降低60%以上。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压电微马达
技术简介: 目前课题组已经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直径仅为 1 毫米的压电单晶马达。比如研制的压电单晶超声微马达,体积尺寸仅有1.5×1.5×5mm3、重量仅有 0.1g,但最大可以产生20g的驱动力,其单位体积或质量产生的输出力比传统电磁原理音圈马达要高出100倍以上。此外,课题组还开发出系列推力从 0.2N至 32N的压电直线马达和相应的压电驱动器工作台,其主要性能指标可以取代进口Nanomotion 的产品。本课题还研发出了可在 2500℃ 高温下工作、具有微纳米分辨率的压电驱动器,可用于高温阀,最近还研制了具有亚微米分辨率的 6 轴压电微机电系统,在微型机器人精密操作系统、微电子组装、生物医学微细操作、超精密微细加工、光通讯,以及 3D 打印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
初创企业的精益推广策略
技术简介:
中国High-tech services技术成果
基于InSAR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表形变解算方法研究
技术简介: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WeChat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