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首页 > 资源&服务 > Find Technologies >详情
重组人源化抗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中试工艺建立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应用领域:Biology and New Medicine
我有意向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领域
Biology and New Medicine
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本研究课题:重组人源化抗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中试工艺建立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来源于广东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研发背景:2018年全球新增1810万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960万,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研究表明,异常活化的EGFR分子可引发多种肿瘤。重组人源化抗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是近年抗体靶向抗癌治疗的新热点,可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促进EGFR内化等,其特异性强、毒性和免疫原性小,抗肿瘤效果显著。该药物的成功研发可大大缓解抗肿瘤药物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并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EGFR 在活化介导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粘附及移动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异常活化的EGFR 分子可以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以及肿瘤的发生。抗EGFR 单抗通过与内源性配体竞争结合EGFR,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促进EGFR 内化等作用产生抗肿瘤效应。人体实体瘤组织中EGFR 表达水平较高的有头颈、肾、肺、乳腺和结肠等,临床研究显示,抗EGFR 单抗在许多实体瘤治疗中效果显著, 包括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等。 性能指标:(1)已建立稳定可靠的7L-50L中试培养工艺。连续灌流培养时间达到25 天左右,最大日灌流量可达到反应器工作体积的1-2倍,细胞密度达到2000万/mL左右,目的产物抗EGFR单抗平均表达水平达到0.15g/L左右,批产量平均达到280g;(2)已建立与细胞培养规模匹配的分离纯化工艺。原液纯度达到95%以上,回收率达到70%以上;(3)已建立与细胞培养规模匹配的制剂生产工艺,生产批量目前达到1800支/批,随产品需求量可进一步提高;(4)已出具正式临床前安全性研究报告,报告结果显示项目产品抗EGFR单抗的安全性符合药品注册申报要求。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采用创新的抗体人源化技术—蛋白晶体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虚拟突变技术实现蛋白结构移植,保持人抗体特征,减少毒性和免疫原性; (2)抗体轻链的人源轻链和重链表达比例接近1∶1,产生高比率的相互匹配双链抗体; (3)人化程度达到94%,重链的人源化程度达到97%; (4)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连续灌流培养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提高了目的蛋白表达量,节约生产成本,适合产业化规模放大; (5)自主研制的无血清培养基,可实现从细胞冻存、复苏、扩增到反应器的全过程无血清培养,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性。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项目完成时,已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成功建立产品稳定的50L动物细胞高密度连续培养的中试工艺以及配套的分离纯化、制剂工艺,完成了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报告结果显示其安全性符合药品注册申报要求。项目运用的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高密度连续灌流培养技术是生物制药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是限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可用于重组蛋白药物、工程化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治疗产品、细胞治疗产品、人造组织和器官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及生产。据IMS公司的统计数据,欧美等国家近年投放市场和在临床试验的治疗用生物技术产品中,70%以上来自于哺乳动物细胞,动物细胞表达产品占绝对优势。从销售额来看,近年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日益巨大。大量实践证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良好。

  • 中文

    /
  • ENG

    /
  • PYC

    /
WeChat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