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 起重机跨度测量及存在问题 常规测量起重机跨度的方法有两种:①用平尺卡住钢卷尺,另一侧拉150N弹簧秤,测量同一高度处一侧车轮外端面与另一侧车轮的内端面的距离,则跨度S等于实测距离加上钢卷尺修正值。②采用精度不小于1.5mm的测距仪,测量同一高度处一侧车轮外端面与另一侧车轮的内端面的距离,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以上两方法都有一定弊端,第一种方法操作步骤繁琐,高空测量让操作人员作业具有危险性,并且使用弹簧称很难保持不变力,钢卷尺要修正,所以该方法十分不适合安装监检。第二种方法因为测距仪在轮踏面间无法确定保持水平,即不能准确测量两轮间垂直距离,所以测量值会存在一定测量误差。
2. 上拱度测量及存在问题对于高度不是很大的起重机,一般水准仪搭配完成上拱度测量,将水准仪调平,再放至视角合理的地方,借助塔尺分别垂直顶放主梁跨中,在 S/10筋板和端梁核心位置,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分别测取3个数据,得到主梁上拱度,通过该方法在测量中不能保障塔尺的垂直度,由此可知,最终获取的上拱度也小是十分精准,需要修正。对于主梁偏高的起重机,需应用水准仪和钢直尺完成测量,将钢板尺通过绳子悬挂于吊钩上,而小车依照顺序规范运行至跨中和两个限位断电。利用水准仪完成三点数值记录,并计算得到主梁拱度,这是因为检验环境较为独特,钢直尺伴随小车行驶能够遇到其他的障碍物,变更挂点,使得测量不成功。同时,由于小车构造与形成的作用,吊钩运行不能有效展现在主梁极限部位,经由此种测量得到的上拱度不能彰显真实情况,一定要改正。对于露天大体积的门式起重机,需把水准仪放至在主梁上面,利用塔尺完成测量。这是因为门式起重机会出现晃动,可能导致水准仪出现不稳定,在具体的读取过程并非稳定的,只能大体估算。为此,最终测量得到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缺少可信度。以往的起重机检睑,在静刚度与上拱度测量中一般分步实施,且应用两种不同设备,其操作复杂,效率不理想,需要调节测量结果,特别是大体积的起重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准确性,还容易引发测量误差。
3. 下挠度测量及存在问题对起重机主梁下挠度进行测量时,测量通常采用激光测距仪法:用水准仪或经纬仪的三脚架,利用激光测距仪上自带的水平气泡调整三脚架,使三脚架上部的安装平面水平。将激光测距仪垂直向上放在三脚架上部的安装平面水平。对准主梁跨中(S/10)下盖板处相应一点,测出吊载前后主梁下盖板距激光测距仪距离差值,即是主梁挠度值。实际操作中通常因为载荷很庞大,导致测距仪离中心距离不够,因而测得的数值有一定误差, 需进行修正。并且检验人员在额载情况下读取数据时,需靠近额载物,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起重机检验检测中采用基于激光测量技术的无棱镜全站仪,使测量工作变得轻松,不再像以往使用传统仪器那样,需要在测量中浪费过多精力,记录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无棱镜全站仪以其完善的测量功能、准确地测量精度、方便快捷地使用方法,在起重机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使用无棱镜全站仪大大降低了在各类起重机制造过程中传统测量检验手段的误差,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随着我国各类起重机制造的发展和测量检验手段的日益完善,无棱镜全站仪必将成为起重机测量检验最主要最重要的检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