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降低形势已是迫在眉睫。据统计,2014年染纱车间染色工序的染缸每年的动力用电量为22555121.42度,占此工序用电量的65%。最新的染色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硬件(底座和纱笼)分区,按区域依次供给染液,实现大幅节电(约40%左右)。如需在我们现有设备基础上如借鉴和应用,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硬件实现,对现有染缸底座和纱笼改造,但其成本高、周期长;二是,软件实现,通过提炼核心原理,其分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分时供给染液,而分时供液才是其真正核心。本项目所研究的,正是验证从软件上实现分时染色的可行性。我们在研究染色质量及染色工艺的过程中,首次尝试让染缸的主泵采用循环运行方式,该循环运行的一个周期包括主泵运行期和主泵停止期,在主泵运行期,染液在纱线中循环穿透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主泵停止期,染液自行渗透到纱线内部,一段时间后,又再次进入主泵运行期,再次让染液在纱线中循环穿透一段时间,如此往复。后续对所染纱线的染色质量进行研究发现,在一些主泵循环运行方式下,不仅能够保证染色质量,主泵耗能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
由此,我们对主泵循环运行过程中的时间参数进行了探索,当主泵运行期时长过长而停止期时长过短时,达不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当主泵停止期时长过长而运行期时长过短时,被染纱线的内层与外层容易出现染色不匀等染色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同时,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必须合理控制主泵运行期时长与主泵停止期时长。最后得出结论:当控制主泵运行期时长为主泵停止期时长的1.5~3.5倍时,可以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同时,节约能耗。此外,当控制主泵运行期时长为主泵停止期时长的2.0~2.5倍时,与传统的染色工艺相比,染色质量相当,且可以节约40%以上的能耗。改进1:调整主泵运行工艺。将传统的染缸的主泵一直在高速运行方式调整为主泵运行期和主泵停止期。改进2:升级染缸控制软件。部分染缸控制软件版本较低或功能不齐,需更换控制器和软件,以实现程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