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项目为自选护理科研课题,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中、术后2h内、术后2h~6h、术后7h~8h、术后9h~12h、术后13h~24h、术后25h~48h、术后49h~72h不同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比较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心肌梗死范围、罪犯血管位置、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等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按照计划任务书的要求,患者完善术前准备,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根据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术结果,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干预治疗,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术中密切监测动态心电图变化及动脉压力波形变化,监测术中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术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术后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持续3天以上,常规备好抢救车及除颤仪等抢救物品及抢救药物。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记录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段、开通梗死血管时间、心肌梗死范围、罪犯血管位置、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等因素对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并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策略。120例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者5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83%,以术中发生为最多见,其次为术后6h内发生,较少发生在术后7~72h。单因素分析显示再灌注术后6h内、局限性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支均为PCI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护理中重视对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测和防治,掌握其特点及影响因素,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评估,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示波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