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ervice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
|
![]() |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
微小间距显示用LED芯片及封装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 |
|
技术简介: 项目导入新型Mini-QFN超小间距显示器件技术路线。开发微小尺寸水平结构与倒装结构蓝绿LED芯片,利用混合/共享电极引线框架结合精密固晶焊线、精密平面塑封实现多个型号高性能小间距显示器件封装,对小间距显示器件进行系统可靠性验证确保显示器件达到较长使用寿命,将器件组装成高分辨率显示模组进行示范应用。性能指标:①RGB1010器件:R≥30mcd@8mA,G≥62mcd@5mA,B≥7mcd@3mA;②RGB0808器件:R≥13mcd@5mA,G≥16mcd@2mA,B≥3mcd@2mA;③RGB0505器件:R≥9mcd@5mA,G≥11mcd@2mA,B≥2mcd@2mA;④器件漏电≤1μA@-10V,器件良率≥98%。 |
||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温高压水热反应模拟系统 | ![]() |
|
技术简介: 高温高压水热反应模拟系统可模拟高温高压流体环境下的物相相变、反应和生长等过程,因而可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业体系中,在地球深部或深海高温高压环境模拟、嗜热嗜压微生物培育或有机物合成、催化反应控制、矿物或材料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大大促进了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生物、材料、海洋、能源、地质等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创新。 |
||
中国High-tech service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新型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全电池组装 | ![]() |
|
技术简介: 1. 化学诱捕多硫化物的硼化钛制备及其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通过金属水解辅助法制得六方相硼化钛。70%载硫量0.2C电流密度下,S/TiB2首圈容量为1232 mAh g-1,150圈后容量保持在842.3 mAh g-1,在1C大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仍维持在534 mAh g-1,容量衰减率为0.058%每圈。提高硫的面载量至3.9mg cm-2,测得其在0.2C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仍为837 mAh g-1,对应于3.3 mAh cm-2的面容量,我们发现其高面载量性能在钛基锂硫电池中是非常优异的。
2. 新型过渡金属硫磷化物的制备及其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在室温下通过简单的液相法制备了花状的普鲁士蓝类似物前躯体,然后在PxSy气氛中转化即可得花状CoSP产物;将其与rGO混合后所得CoSP/rGO/S电极表现出很好的倍率性能。1 C下该电池有670.5 mA h g-1的放电比容量,循环900周容量仍能保持约400 mA h g-1,对应于每周循环的衰减率约为0.046%,此外,电池显示出高库仑效率。硫面载量为3.3 mg cm-2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可提供700 mA h g-1的容量,在100周循环后,仍可保持568 mA h g-1的可逆容量。
3) 高性能锂硫/锂电负极材料硅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利用金属镁还原法从含硅酸盐的马尾草中提取了硅材料,通过聚合反应再通过煅烧,合成了Si@N-C复合材料。将其与正极材料成功组装成Si@N-C//LiCoO2全电池,在0.5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保持705 mAh g-1的高放电比容量。
4. 分级结构NiSe2和NixCo1-xSe2微纳球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通过两步溶剂热方法合成了具有分级结构的NixCo1-xSe2 (0 < x < 1) 微钠球,其在醚类电解液中材料稳定,长循环性能稳定,表现出最优的性能。另外,材料也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本项目在锂硫二次电池新型高性能正极载硫材料如硼化钛、硫磷化钴物、锂硫二次电池高新能负极纳米硅材料等系列新型电极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表征、二次电池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相关研究有望进一步推动新型高性能锂硫电池的研发及应用。 |
||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复合涂层刀具设计及应用 | ![]() |
|
技术简介: 1.复合涂层刀具设计与开发
2.复合涂层刀具的应用
3.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性能分析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高性能系列建筑胶及结构加固应用成套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本课题为山东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032090103)。通过结构胶的改性研究,研制了具有抗低温、抗高温性能和水下施工性能的高性能系列建筑结构胶。经材料性能测试检验、植筋静动力性能试验,钢板加固、碳纤维加固和钢板-碳纤维复合加固构件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研究等,证明该产品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类工程结构的改造加固与损伤修复中。成果所提出的设计计算理论与成套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课题通过树脂改性研究,研制了有广泛用途和广泛适应性的建筑结构胶,并实现了初步工业化生产,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实验室和现场应用检测表明,产品的各项指标都满足工程结构的改造、扩建与加固等领域的应用。为推广应用所研制的产品,课题组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工程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要求,进行了结构构件静,动力受力性能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设计计算理论与应用技术措施,并开发了配套的施工机具,制定了施工方法。在几十个实际工程的推广应用中,证明其设计计算理论、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等能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应用效果良好,解决了30余项工程,20余万平方米建筑的改造加固问题。课题组每年在此方面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已初步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课题的研究依托企业,在初步推广应用中,与企业进行了比较好的合作,加快了课题研究与实际工程接轨的速度,加快了推广应用的步伐。课题鉴定后,将继续与合作单位和相关企业合作,不断完善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继续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一方面继续进行创新研究,另一方面不断拓宽了应用领域,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果应用范围:目前所研究的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加固改造中,如果将该系列产品与技术应用到公路桥梁、港口码头与水利工程等领域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与此领域相关的耗资每年都在几千亿美元以上。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纳米银抗菌剂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概况: 纳米银将无机材料固有的稳定性和抗菌成分的抗菌高效性和广谱性相结合,粒度 小而均匀,具有超强渗透力和高效、快速、持久、抗菌谱广等特点,而且不会产生耐 药性。该抗菌剂由于具有杀死和阻止细菌发育,防止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功能,更兼抗 菌作用的持久性和安全性。同时,对受损的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和修复作用。 技术特点: 可适应领域: 1)工业方面:可以用其制成抗菌塑料、抗菌橡胶、抗菌纸张、抗菌陶瓷等抗菌 产品。2)农业方面:该抗菌剂对由真菌、霉菌等细菌引起的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病 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日常生活:该抗菌剂具有广谱、长效兼具除异味的功效,可广泛用于家庭及 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杀菌。 4)医药领域:可以利用其高效、广谱的杀菌性能,制成各种医疗卫生产品。 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期: 化工材料基础条件,厂房占地 6 亩,投资 200 万元,年收益率 40%。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基于手机高精度定位的生命探测与搜索技术 | ![]() |
|
技术简介: 基于手机高精度定位的生命探测与搜索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性的将生命探测、导航定位、无线通信结合在一起,通过突破天线技术、高精度同步、弱信号检测和多通道信号集群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多维信息融合的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大面积废墟内优于10米的精度定位,信号检测灵敏度优于-105dBm,每分钟可探测信号600个,可大幅提高我国灾后救援能力。 |
||
中国Aerospac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微孔芯混凝土砌块生产技术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本产品是一种将混凝土空心砌块与加气混凝土复合而成的新型砌块。外皮为薄壁混凝土空心砌块,芯孔内充填泡沫混凝土。产品具有轻质、高强、隔热、抗渗、防火、耐水,不开裂、低收缩、可开槽、握裹钉等优点,主要用作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填充墙。1.本产品既具有加气混凝土的优良品质,又克服了加气混凝土不抗渗、难抹灰的缺点,是当今不可多得的框架结构填充材料。2.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不足同规模加气混凝土厂的1/100。3.原材料主要为各地均可得到的普通胶凝材料和工业废料。4.生产成本略高于混凝土空心砌块,而低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条件及市场预测:在框架结构建筑物中,目前最佳的外墙充填材料无疑为加气混凝土砌块,但由于这种材料的生产需要上千万的投资,在许多地区还难以普及。无奈之下,只能使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然而这种砌块存在墙体易开裂、渗水、隔热保温性能差、装修施工困难等固有的缺点,已逐渐被用户所排斥。本技术基本上沿用了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生产路线,保留了其投资少、成本低的特点,但却同样生产出性能不亚于加气混凝土的优质砌块,这对于目前尚无能力普及加气混凝土的地区,无疑将出现巨大的市场需求。按年产10万m3的规模计算,建厂投资不足1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仅5~6万元即可。生产成本为70元/ m3,售价120元/ m3。年利润500万元。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水基分散聚合技术制备两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 |
|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两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一般是一种两性共聚物。其在高分子链节上同时含有正、负两种电荷基团,常具有多种特殊功效,如脱色助滤等。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co-AA-co-DMDAAC)和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AM-co-AA-co-DAC-co-DMC)是其中较典型的两种。
主要技术特点:两种共聚物都采用水基分散聚合技术,在硫酸铵水溶液这一盐水介质中制得。该两性共聚物水溶性好,具有单分散性,低粘度,分子量易于调节等优点,在高盐条件下也能得到较好应用。水基分散聚合技术克服了传统聚合方法和产品剂型等诸多问题,高效无毒,造价低廉,现场应用工艺较简单,属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工过程。P(AM-co-AA-co-DAC-co-DMC) 和P(AM-co-AA-co-DMDAAC)作为两性高分子絮凝剂使用时,与无机絮凝剂和一般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该共聚物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其所带离子类型可能不同,适用于处理带不同电荷的污染物。特别是对污泥脱水,不仅有电性中和、吸附桥连作用,而且有分子间的“缠绕”包裹作用,使处理的污泥颗粒粗大,脱水性好,即使是对不同性质的不同腐败程度的污泥,也能发挥较好的脱水助滤作用。它的另一优点是适用范围广、酸性介质、碱性介质中均可应用。对废水中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稳定的分散液、乳浊液及各类污泥或由阴离子所稳定的各种胶态分散液,有良好的絮凝及污泥脱水功效。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P(AM-co-AA-co-DAC-co-DMC) 和P(AM-co-AA-co-DMDAAC)除可运用于污水污泥处理领域外,还可作为造纸增强添加剂、填料助留剂等,应用于石油开采、采矿、纺织印染、制浆造纸及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聚酯材料循环利用技术 | ![]() |
|
技术简介: 随着塑料循环经济的不断推进,“塑料禁令”的呼声不断高涨,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
临新的挑战。同时,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兼具污染物减排的
协同效益,无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方式。本技术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聚酯
废弃物材料定向解聚、分级醇解及再聚合等回收利用,显著降低聚酯材料的生产成本,具有
重要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