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ervice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
|
![]() |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
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涂膜器 | ![]() |
|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分析):采用多相流体动力学和动网格理论建立集输管路内涂膜器运行三维动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关键结构参数,自主研发了三驱动轮支撑缓蚀剂自驱动旋转涂膜器,以驱动轮与管壁摩擦力作为动力源,驱动涂覆刷沿轴向旋转,将沉积在管道底部液体不断携带到管道顶部,形成均匀的保护膜。与传统涂膜方法相比,无需额外动力,实现自驱动旋转涂膜,涂膜效率高、成膜质量好,腐蚀速率远低于0.076mm/ |
||
中国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盐碱地菊芋规模化种植与菊粉高效生产技术 | ![]() |
|
技术简介: 内容简介:菊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特别是块茎中含有15-20%的菊粉水溶性膳食纤维,市场需求在20万吨/年,市值100亿美元。筛选培育了两个适宜北方滨海盐碱地生长的菊芋品系。在高品质菊粉生产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出全程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与设备和压榨法结合提取菊粉新技术,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完成了100吨/年的菊粉中试生产示范线,实现稳定连续生产。盐碱地菊芋生产示范及高品质菊粉高效制取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推广应用能够极大提升我国菊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相关领域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
技术指标:菊芋在轻盐碱地亩产1500kg以上。相较于浸提法,菊粉生产固液比从1:20减少到1:2-3,能耗降低50%以上;提取收率提高了20%,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倍;菊粉纯度达到90%以上。
转化所需投资(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菊粉生产线需要生产厂房5000-6000m2,原料储存和前处理厂房5000-6000m2,成品仓库1500-2000m2,生产设备投资1200-1500万元。
项目转化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能够带动8000亩以上盐碱地菊芋种植。菊芋原料按照1000元/吨计算,生产1吨菊粉,需要原料12000公斤即1.2万元,扣除管理成本、设备折旧及其它生产成本0.8万元,每吨菊粉市场价格3.5万元,利润约1.5万元,生产1000吨菊粉产值3500万元,毛利润1500万元左右。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新型生物质基水凝胶材料构建及其医用性能的研究 | ![]() |
|
技术简介: (1)提出清洁、高效的碱分级分离和醇纯化的方法,实现蔗渣主要组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高效分离,分离得到的木聚糖类型半纤维素分子量高于27000mol/g,并阐明了分离方法、纯化方法、干燥方式等对半纤维素结构以及性质如分子量、流变性、热稳定性、溶解性等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半纤维素的构效关系。该研究为半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提供了分离新途径。(2)研发了力学性能好的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通过各个组分以及交联剂的调控,赋予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40 oC,不流淌),耐寒性(-1oC,不结冰),另外,复合水凝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快速降解性等特点。该研究为提升医用辅料走向高端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3)依据半纤维素的构效关系,结合肌酐分子的化学结构特点,通过新基团对肌酐具有吸附行为的引入,创新研制出对肌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半纤维素吸附材料,对肌酐的吸附量达2.45 mg/g,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口服试剂用于尿毒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为半纤维素在医用材料方面开辟了新途径。 |
||
中国Modern agricultur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亚铁-硅酸配合物活化分子氧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方法 | ![]() |
|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铁-硅酸配合物活化分子氧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方法,硅酸盐的使用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也不会与有机物竞争羟基自由基。亚铁离子可以来源于自然水体,或由人工投加到溶液中的二价铁盐产生,或由零价铁与水溶液反应发生,还可以由铁阳极电解产生。本发明在环境修复、水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一种比色荧光双信号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层析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色荧光双信号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层析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该双信号纳米球具有荧光信号、比色信号放大作用。采用该双信号纳米球作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法,简便快速,相比传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准确定量等优势。"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智能温控涂膜隔热玻璃关键材料与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 | ![]() |
|
技术简介: “低碳节能”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也符合广东省科技规划。我省高效节能纳米透明隔热涂料飞速发展,为建筑节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已经产业化的都是单向隔热型普通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对太阳光只是单向调节,无法实现双向智能调节,在我国北方无法实现真正“冬暖夏凉”,具有极大的区域限制。 本成果着力解决现有透明隔热玻璃涂料单向隔热的技术困境,实现智能温控、真正做到“冬暖夏凉”,更加节能降低碳排放。从而大力推进广东省建筑玻璃节能的普及,为广东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奠定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
本成果采用多种新技术制备新型智能隔热粉体-掺杂二氧化钒,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制了性能优异的智能隔热浆料和基于掺杂二氧化钒浆料的高效节能智能隔热玻璃涂料及智能隔热涂膜玻璃。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水热法等方法制备了多种掺杂二氧化钒粉体,解决了智能隔热粉体的制备技术和开发难题;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润湿性、分散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优异的智能隔热浆料、涂料,解决了浆料、涂料存储和产业化的难题。基于该新型智能隔热材料所制隔热玻璃涂膜的可见光透过率>70%,红外阻隔率>90%,紫外光阻隔率>97%。 项目完成时,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件;申请国际PCT专利3件;发表学术论文1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在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建设纳米功能涂层材料与薄膜研发中心1个;在佛山市领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智能涂膜隔热玻璃全自动生产线1条;累计新增销售收入352.00万元,累计新增利税70.40万元。 |
||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及作用机制的系列研究及推广应用 | ![]() |
|
技术简介: 本研究的系列成果为临床上防治POCD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为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及麻醉方式选择提供参考;脂联素可能参与并调控着POCD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一个新的POCD调节因子,有可能成为POCD治疗的新靶点,为POCD的防治开辟新途径;对认识POCD的发病机制、寻找POCD生物学指标、早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证据,为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POCD提供可能。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评价体系研究与监测平台建设 | ![]() |
|
技术简介: (1)建立一套适合广东特色的医院在用医疗设备应用质量评估体系,并制定检测技术规范。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使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从医院学科设置、人员配置、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通过调研定制了急救设备的质量检测指标、检测流程、记录表格模板,形成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质控指南,通过质控中心培训督导,实现常态化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模式,并与其他质控中心联合督导,持续改进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
(2)建立省内区域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监测平台,由质控中心统一管理,区域质控中心具体组织,医疗机构自主检测等层级结构,实现同质检测。
(3)通过长期跟踪加速器的停机数据,进行可靠性数据分析,通过风险评估调整维护频率,避免维护太频烦造成的资源浪费或者维护不及时而影响设备的应用质量。
(4)开发了CT质量检测体模,并基于相应的体模,开发了检测软件,制定了具体的检测流程,实现多层面CT性能参数的快速检测和能谱CT图像关键参数的优化检测方法。 |
||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复杂施工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研究 | ![]() |
|
技术简介: 1、深化设计,在满足原设计需求的情况将下游侧的双排格型地连墙布置型式调整为单排地连墙型式;减少工程量,节省工期。2、采用架设贝雷桥的方式保障交通,将施工区域与交通道路分隔开,减少施工干扰。降低施工平台、增加施工面,可增加冲孔桩机数量,加快施工进度。3、优化冲孔桩机成槽工艺,采用潜孔钻对岩层预破碎技术,提高冲孔桩机成槽效率。4、贝雷桥整体吊装加固装置自主设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安装便捷、安全可靠并可多次重复使用 |
||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海洋地质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展示技术 | ![]() |
|
技术简介: 该技术面向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和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应用需求,基于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海洋油气资源识别与预测方法体系和海岸带典型灾种遥感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开发海域三维地质体图集和海岸带环境与灾害专题图产品,为海域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和海岸带环境治理和灾害预测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
||
中国Modern Oceans技术成果一起共享 |
中文
/ENG
/P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