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Resource&Service |

Technology Service Cloud Supermarket
Home > Resource&Service > Find Technologies
Country/Region
Industry field
Service type
Search
低成本生物质基活性碳纤维材料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
中国High-tech services技术成果
钠离子电池
技术简介: 该新技术的目标是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直接替代品。该公司的研发能力在于:(1)负极材料:专有配方的高性能负极材料;(2)正极材料:硬碳;及(3)电解质:基于电池性能和成本平衡的专利配方组合。 另外,新技术使用和锂离子电池完全相同的制造程序。 新的钠离子类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 比锂离子更低的成本 • 和锂离子电池等效的能量密度 • 和锂离子电池相比更佳的安全性,特别是在航空运输和储存方面 • 更丰富的生产原料:钠比锂材料储量更丰富 钠离子电池可以达到比锂离子低30%的成本,在相同的性能和更好的安全性下,钠离子电池是一个比锂离子电池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中国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技术成果
国产碳纤维/聚醚醚酮特种热塑预浸料成套技术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本项目基于团队多年连续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制备及复合材料成型、聚芳醚酮(PAEK)树脂(含聚醚醚酮(PEEK))研发、半结晶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技术积累和相关项目成果,通过自主设计搭建连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线及相关关键成型模头和特殊工装的设计,掌握了连续碳纤维聚芳醚酮特种热塑性预浸料单向带、LFT 粒料和高纤维含量拉挤棒材的关键制备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封锁,拓展了聚芳醚酮材料的应用形式,在我国航天、军工等轻量化零部件替换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项目预期在连续碳纤维特种热塑预浸料、LFT 长纤维粒料、拉挤型材及 1-2 个具体产品(航空航天、医疗)几个方面进行同步产业化落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开发国际领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效连续热压技术,实现 3 分钟内单成型制造周期的织物层合板在线浸渍和长尺寸结构型材的连续化生产制造,建成从“树脂原材料→预浸料/LFT/棒材→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制品→评价方法”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引领行业发展,助力连续纤维特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我国快速、大规模的应用。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研发阶段:具备熔融法、干法粉末法和湿法粉末法技术,制备不小于 150mm幅宽的 CF/PEEK 单向带;利用撒粉法或淋膜法的双钢带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不小于 300mm 幅宽的 CF/PEEK 织物预浸料;优化展纱与浸渍工艺设备和参数,制备超薄单向带(<0.15mm)。目前 CF/PEEK 单向带及织物预浸料已达到中试研发阶段。 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已经同航天科技一院一部,科工二院二部,中国兵器五三所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就 PEEK 预浸料,典型结构件完成了各项测试验证,具备了推广应用技术基础。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面谈。 市场分析:得益于聚芳醚酮复合材料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碳纤维/聚芳醚酮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及高端民用制造业等领域在军用飞机方面,其已成为航天航空领域最具实用价值的先进热塑性复合材料。碳纤维/聚芳醚酮预浸料及成型关键技术由欧美企业所掌控,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本项目碳纤维/聚芳醚酮热塑预浸料成套技术成功实施,将打破外国禁运封锁。不仅实现了科技上的突破,更为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极其具有战略开发意义。若能实现批量工业化生产,则会让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市场发生革命性转变。 国内市场:虽已实现 PEEK 原料国产化,但高附加值的 PEEK 预浸料和成型件主要依赖进口。预浸料和关键成型技术和设备对我国实施禁运。据《2017-2022年 PEEK 行业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2017 年国内 PEEK 需求3502.4 吨 (复合材料需求 520 吨),增长率 13.0%。2020 年 PEEK 市场需求量将达 870 亿元,投资时机成熟。本项目技术不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依赖,同时建立自己技术和品牌,提升中国在特种工程复合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主要应用市场:航天科工和科技集团:航天运载及武器型号大量钣金支架、口盖,桁条,弹托,轴承以及特殊功能结构件,均可用 PEEK 复合材料替代目前铝合金结构件。国内压缩机阀片:30%连续碳纤 PEEK 制备,年需求量百吨级以上。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1、 单向带或 LFT 实验线 100-300 万元;2、 单向带或 LFT 中试线 500-1000 万元;3、 织物预浸料中试线 800-2000 万元;4、 其他相关成型设备投入约 600 万/套。 经济效益分析:目前改产品适合两个方向取得收益:1、连续纤维/PEEK 的 LFT、单向带、织物预浸料的原材料成本约 500 元/公斤,国际购买的价格为 4000 元/公斤,开发航天、军工、医疗相关产品,售价不低于6000元/公斤;目前PEEK国内市场容量约 800 吨/年;而连续纤维增强 PEEK 的应用将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2、通过此项目的批产,可实现占领行业制高点,由此联合申请国家、省部级项目,目前该方向单个项目经费不低于500万元。 成果亮点:1、预浸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正在申请专利2项;2、技术先进性:热塑性连续浸渍技术国内刚刚起步,能形成稳定批产的尚不多见,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3、获奖情况等:研究成果获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4A 级科技评价。
中国New materials技术成果
EMAT-Ⅰ型管道壁厚无损检测系统
技术简介: 电磁超声检测技术(英文缩写 EMAT),是近年来国际上快速发展的一项检测技术, 也是超声检测领域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属于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结合数字化技术, 可以灵活方便地在被检测工件中激发各种型式的超声波,能实时有效地检测金属材料 的表面及内部缺陷。EMAT 对各种不同钢材的导磁率非常敏感,且对钢材组织比钢材晶 粒度更敏感的特点使其更适于钢材选分。目前 EAMT 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室温及 高温环境下各种锻件、钢棒、钢板、钢管的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在线无损检测。 EAMT 的能量转换是在被检测工件表层内直接进行,可将工件表面看成是传统压电 超声探头,因此 EMAT 所产生的超声波无需任何耦合介质,可不与被检测工件接触就 可向其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对被检测工件表面不需要特殊清理,对粗糙表面的工件亦 可直接检测。基于 EMAT 技术的超声检测不需要水或其他任何耦合物,防止被检材料 和周围技术设备受到腐蚀危害。因而特别适用于石化管道腐蚀的在线检测。 本项目中试生产的 EMAT-Ⅰ型管道壁厚无损检测系统已经取得 2 项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生产的仪器应用到石化行业的炼化厂区油气管 道壁厚在线状态监测,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对于石化生产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
两级SPNA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简介: 利于抑制NOB和富集Anammox菌,脱氮速率高,且可根据进水水质灵活调节两SPNA反应器运行参数,保证出水水质,具有氮去除速率高、脱氮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操作简单和节约能耗的优点。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冶金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系统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数据、工艺参数进行集成和融合,采用统计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优化、判定与全流程质量追溯分析,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成品率。(1)数据采集、预处理与时空融合:从自动化控制系统、MES、ERP、大型仪表采集产品制造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质量参数、物料参数、判定结果、以及控制系统报警事件等。(2)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实时监控:对来自工艺过程实时数据库、产品质量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在经过数据转换与重整后,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在线监控,避免出现批量的质量偏差。(3)产品质量分析与预测: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符合性分析,预测产品质量,为产品质量在线评级与判定、工艺优化等提供依据。(4)质量全流程追溯与诊断分析:根据物料号追溯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与质量数据。采用质量分析算法进行全流程质量诊断。(5)过程质量在线优化:通过案例方式为生产过程控制的操作人员提供工艺参数调控策略。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成熟程度:整体技术已较为成熟,根据不同企业信息化程度评估可实现的具体功能。推广应用情况:已应用于涟钢、马钢、鞍钢、沙钢、中铝瑞闽等多家钢铁、有色加工企业,涉及板带、轨梁、棒线材等产线。 费用:根据企业信息化状况和功能需求面谈。 市场分析:期望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各钢铁、有色加工相关企业。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整体投资根据产线范围和功能需求,约在百万到千万级;全流程质量管控平台打通全流程、各信息系统层级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产品全生产过程履历信息的记录,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大数据分析方法,为质量提升、质量设计及研发、工艺优化提供平台支撑,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成材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预期。 成果亮点:1、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推广到多个厂家的不同产线。2、技术先进性:先进的质量管控理念、实现从离线到在线管控;深刻的业务理解,实现从单工序到全流程的质量管控,实现了时间维数据到长度维数据展示;先进的工业数据分析方法,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
中国Electronic information技术成果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技术简介: (1)完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数据查询、分析等功能; (2)完成环保物联网自动接入服务系统,实现监测数据接入、数据发送、数据审核一体化; (3)每个系统服务应用可以实现500万条污染源信息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汇总; (4)系统智能环境感知信息终端的数据采集误差≤1‰,系统时钟计时误差±0.5‰。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新型智能暖通系统
技术简介: 本项目产品打破了欧美国家冷凝式锅炉技术的垄断,在集合热计量、智能控制、末端控制的产品上弥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突破了供热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难题,开发独立楼宇智能暖通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一种高原空气取水制氧一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简介: 本发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发电系统、以及依次连通的制水系统、制氧系统、自动灌氧系统,可以利用空气制取淡水,并通过电解水提供稳定纯净的氧气,使其具备经济环保、高效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保证在高原意外情况下的淡水供应、氧气供给和医疗保障。
中国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技术成果
抗癌药物罗咪酯肽的生产菌株—紫色色杆菌GR198基因组重排育种新方法及发酵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 本项目组前期研究起步于2012年初,已获得高产罗咪酯肽菌株紫色色杆菌GR198,摇瓶发酵达到25 mg/L,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升空间很大。在昂贵的进口药物罗咪酯肽即将登陆我国市场的今天,研发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罗咪酯肽新药成了当务之急。而本项目已经具备产量超过Gloucester Pharmaceuticals 公司生产的罗咪酯肽的菌株,在技术层面上占据高端,时间上领先国内外其他院校和科研院所。因此,本项目的产业化将打破进口产品近乎垄断的优势地位,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市乃至全国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种抗肿瘤药物的新品种,增强我市生物医药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稳定地获取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微生物来发酵罗咪酯肽相关工作的报道很少,国内外还没有文献报告生产罗咪酯肽的发酵方法,仅能查到Gloucester Pharmaceuticals 发表的一篇专利,因此,其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本项目,通过比较多种推理选育方法,找到适合罗咪酯肽快速有效的工业育种方法;在得到高产菌株后,通过响应面数学建模,快速严谨的优化了发酵培养基,进一步提高罗咪酯肽的产量;在50 L发酵调控过程中,通过控制pH、溶液、葡萄糖及营养盐的含量,最终使罗咪酯肽的含量达到约242 mg/L,较好的完成了预期指标,同时远大于Gloucester Pharmaceuticals公司报告的罗咪酯肽19 mg/L的发酵产量。这些工作体现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中国Biology and New Medicine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WeChat Official Account